2017-02-23 14:56:35| 分类: 2016行摄黄土高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纪录着岁月的苍桑。村民们在沟沟岔岔打坝堰,山山峁峁修梯田,一条条小路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都靠这样的黄土小路相同,一条条小路就是一断断历史,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一孔孔窑洞,有了他们的存在,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村庄……
因为日子过得艰苦,外面的生活又是诱惑多、变化快,所以村中有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迁居到了大中城市,更多还留在李家山村的人也都已经搬到山下新建的村子里去了。现在仍在山上村里留守的只有少量的老人和一些并不算年轻的客栈经营者。
所以,曾经热闹的山村,如今多数的窑院或已被放弃或是常年大门紧闭。山后那些人丁最旺时草草修建的窑洞更是被完全遗弃了。这个曾经被李姓先人发现并选中的神隐秘境,在当今的环境中已不再被李姓的后人们需要了。剩下的只有像我们这样的过客游览一圈之后,由衷地赞叹一下山村建筑的独特之美,之后可能也会不疼不痒地担忧这些“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的老房子未来命运。
这座像是从山坡上长出来的村庄,以近似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旅游者的目光,特别受到了摄影人和写生者的推崇。人来人往,为村子增添了些许生机,但昔日的富庶根本无法掩饰今天的穷困。明清时遗留下来的建筑虽然精美,但仅仅是一张华丽的皮肤,恐怕损毁后都无力修整。当这批留守的老人过世之后,谁还愿意在这里继续过着清贫孤寂的生活呢?李家山作为一个古村,沉淀了太多的历史,值得人们深深的去品味。吴冠中先生两次曾来于此地,并在此创作出很多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李家山古村的魅力。我们跟随者前辈的脚步来到这里,感受着先生画笔下的真实世界。
评论